吴哥见闻(一)-金边

作为中国人,来到柬埔寨也就两个月的时间。我是做地产营销的,一直在国内做项目。在来之前,我对柬埔寨的了解基本上都是从柬单网这样的一些微信公众账号看看文章,没有实质感受,但又充满了好奇,因为几乎在我之前来过这个国家的同胞回来都会跟我讲到这里的见闻和感受,这边的发展和国内的差距,还有大家看到的满眼的机会。
当下的中国楼市,尚处在白银时代,尽管北京市场已经无房可售,但我们的河北省还是如火如荼一片繁荣,加上最近的雄安新区和早就提过的京津唐一体化,让地产人这一两年的日子比较舒坦。却不知道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柬埔寨市场已经度过了它的首轮繁华,等我们杀将过来的时候,看到的是短暂的低谷期和饱和期。
特别是金边市场,这里的公寓项目,几乎跑了个遍。2016年标志着非计划的公寓市场热潮,前六个月共有1万3730套新公寓进入交易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52%;2016年公寓的需求量仅仅是供应量的13%,而2015年需求量占供应量的37%。
绝大多数的柬埔寨本地人还是钟情于拥有土地属性的排屋、别墅。一开始的时候从我的眼光看排屋,怎么看怎么不符合我的审美眼光,长长的一个条,依次安排着不同的房间,完全没有国内当下最流行的平墅、平层官邸舒服嘛。但是我们必须给当地人投去艳羡的目光,因为这里的土地可以私有而且是永久产权,这在中国内地根本是无法想象的。所以站在当地人的心态上去理解他们,我在想他们是不是也会在心里犯嘀咕:“那些外国人为什么会花钱买公寓住在那么高的楼上,关键还没有土地,都是别人划定好的房子样式,不能想怎么盖就怎么盖,我还是有钱要有个排屋。”在调研的同时,也认识了各个楼盘一些华裔的置业顾问,会问他们年轻一代对公寓类产品的看法,发现受教育文化程度越高的人们对公寓的抗性越小,相反,本土化时间越长的华裔对公寓的抗性也会增大。大部分的年轻人跟父母和长辈住在原生家庭的房子,在结婚的时候,父母也会给他们准备排屋。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表示,其实很希望从父母的家里搬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公寓,和相爱的人一起装修出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公寓项目也卖得很火的原因之一。
刚刚到金边的时候,对这里的很多事物充满了好奇。首先就是语言,其实这边的年轻人的英语普及程度很高,上过大学的年轻人也很多,基本上他们的英语教学一点都不比中国差。相反,也许是他们长期使用美元的原因,这边的人使用英语的频率要明显的高于中国国内。所以,虽然柬埔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不能相比,但是和我们小的时候在国内的应试英语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我们相比,其实际口语能力很强。
这里不方便的是交通,满街都是三轮摩托车和人们骑着的摩托车,当他们嗖嗖地从你身边驰过的时候,你会满满地回忆起80年代末的中国,我们小时候,满街都是自行车的年代,大街小巷都停着自行车。而此刻,你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摩托车和用瓶子装着散装汽油的摊贩。你绝对会有穿越感,感觉时光就像这里炽热的阳光一样,缓缓地铺满你的全身,不需要导演,你的镜头感和身体语言直接就拉回到过去的中国。

好的是满大街的咖啡馆,约朋友喝茶聊天变得很方便,这个是不错的文化。尽管在看咖啡这个单词的时候,有法文和英文两种方法,但是里面喝茶的年轻人都还算友好时尚,马上就能让我们在咖啡馆里穿越回到中国的北京、上海。

Comments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