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柬埔寨突突车的爱与恨

在柬埔寨生活了一年多,我对生活在这的各方面技能基本都已经熟悉适应了。又是一个周末,按照惯例,我都要到超市里大采购一番。
我拿出手机打开打车软件的PASS APP,看到地图里显示能够接单的车辆不是在水净化桥那边就是在遥远的机场,怎么都打不到附近的车。这超市离我家大概有1公里多一点,走去又嫌远,可是却真心不愿招呼停在路边的突突车。对于跟这些没客人就慵懒地躺在车里,一副你爱坐不坐的模样的突突车司机,早就厌烦了跟他们讨价还价的扯皮,索性我最后也没出门。
直到第二天看了新闻报道“金边市警方严抓从印度进口的无牌驾驶的三轮车共计170辆”,我才恍然大悟。正当我在揣测柬政府是否会为了保护本土的突突车市场而把这些能用APP打到的小三轮车给禁止了,又传来消息说“只要求车主进行登记、车检和办理车牌。办理车牌的费用4万柬币,车检费用7000柬币”即可,我便也放了心。我倒不是对这些司机表示同情,就怕之后出行的交通会变得困难。
为什么我不喜欢本地路边的突突车呢,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刚来金边那会,我还是个“生人”,从穿着打扮到说话,无不在标榜着我是一个外国人,每次只要一打突突车,稍微近一点的,比如1公里左右都是2美金起,如果我还不能准确地说出地名,这些司机会默认我不懂路,可能价钱就会飙到5美金起了,而且他们涨价的理由万千。最让人生气的是,你说的地点根本不懂在哪里,也拼命地点头说懂了,管你呢,上车了再说,最后七拐八拐的不知道把你拉到哪里去了。
几年前,国产的突突车渐渐取代传统的摩的载客,因为国产突突车安全,还可以遮风挡雨。而现在,随着智能手机在柬埔寨的普及,这种小三轮车配置了科技系统,安装了定位,用手机就能打到车,司机也能很容易找到客人的位置,还可以设置下车目的地。打突突车跟你打的士一样打表给钱,对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太方便了。
曾经看过一篇旅行日志里面讨论说,身为游客的我们这些外国人,不应该因为坐突突车多付了1美元或者2美元而跟他们争吵,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小钱,对于贫困的他们来说,却是解决温饱的救命钱。我对此言论有点深恶痛绝,如果每次打突突车,这些司机都能够坦诚地给我们一个合理的价钱,下车时我们可以根据路程的多少多付一些作为小费,但绝不是像这样漫天要价的欺骗。时代发展或许就该优胜劣汰,而不是你弱、你有理、你横,你就对。
我跟一个英文较好的小三轮车司机聊天,他表示说,这种三轮车的燃料是液化天然气,而国产的突突车的燃料是汽油,除了节约成本,他们随时都知道哪里有乘客需要搭车,不需要被动地在路边等或者拼命揽客,甚至一个月能够有200美金的底薪,比大部分工作好得多。
值得庆幸的是,周末的这场扣押三轮车风波,柬政府也只是要求这些开突突车司机的证件规范化,而不是抑制市场自由的发展,就像国内滴滴打车刚开始出现,老旧的出租车司机罢工表示抗议,那些从前总是拒载客人、随意把客人丢在路边的出租车司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迫学乖了。我倒是希望这种新出现的三轮车对本地突突车市场的冲击,能教会这些传统突突车司机什么是正确的价格和该有的服务态度,而不是等我们这些乘客需要坐车时,才来争论价格的高低和事情的对错。
Comments
Post a Comment